威海经开区举办幼小衔接教学观摩展示活动

威海 更新于:2025-10-23 12:38
  • 潮流达人杰米5H0

    齐鲁晚报·齐鲁壹点 陈乃彰 通讯员 马亮

    近日,经开区“‘幼’遇课堂,‘零’启衔接”幼小衔接教学观摩展示活动在凤林小学举行,旨在进一步落实《山东省教育厅关于全面推行一二年级“乐考”工作的通知》,推动“零起点”教学落地,全面深化“入学准备”到“课堂深度衔接”的研究,区教研中心领导、小学幼儿园学科教研员、区小学、幼儿园分管幼小衔接工作的业务校长、教导主任及骨干教师参与了此次观摩活动。

    课堂展示,多维实践探路径

    凤林共同体从语文、数学、科学、体育四个学科进行对接探索,教师们设计场景化教学和游戏化实施,将抽象知识转化为孩子熟悉的生活情境,搭建认知桥梁,降低入学后的适应门槛,并将“规则意识”融入教学环节,帮助学生从幼儿园自由活动向小学课堂常规平稳过渡。

    体育课上,李冰老师以“森林舞会收集物资”为情境,设计了渐进式的跳跃游戏活动。课程以学生熟悉的动画形象和喜爱的“帮忙”“闯关”游戏模式切入,激发了内在参与动机,将跳跃这一基本动作融入“小马跳”“青蛙跳”“兔子跳”“猴子跳”等拟态模仿中。

    谷晨阳老师执教的语文课以《日月山川》象形文字启智,为一年级学子推开汉字的奇妙之门。从“日” “月”两字的学习,发现象形字以形示意的特点。通过 “汉字找朋友”“魔法大转盘” 等巧思互动,将汉字认读融入游戏化实施,降低汉字学习的畏难情绪。

    科学课上,孙仁兴老师以“厨师小帮手招募令”情境贯穿课堂始终,串联“观察蔬菜特征”“按顺序观察”“终极竞选”等环节,将抽象的“观察”概念转化为学生可感知的“帮厨师爷爷做事”,契合一年级学生“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”的认知特点,有效降低零起点学习的难度。

    林治玲老师执教的《减法的认识》借“老鹰捉小鸡”“托球比赛”等熟悉游戏,把幼儿园“取走部分”的模糊感知升级为“总数—去掉—剩余”的清晰数学逻辑,通过“讲一讲—摆一摆—画一画—算一算”的逐步进阶,延续幼儿具象学习习惯,自然过渡到小学抽象符号表达,学习过程中融入专注倾听、有序表达训练,让孩子从幼儿园“自由玩中学”平稳过渡到小学的“有序课堂学”。

    经验交流,精准定位达共识

    四所园校从不同维度分享实践成果,为小幼衔接提供可复制的路径:

    凤林街道中心幼儿园冷云园长通过 “双向互访摸清起点、聚焦问题破解难点、‘四阶递进’解决术语衔接”,打破小幼认知壁垒,呈现系统化衔接实践;

    皇冠街道中心幼儿园丁淑娟老师以 “毛毛虫” 为媒,通过 “抓虫实践 — 虫虫辩论会 — 虫虫研究所” 分层活动,实现科学领域 “学习方式、知识形态、核心素养” 三维衔接;

    九龙湾幼儿园赵媛媛老师分享前书写衔接不提前教写字的经验,通过墙面涂鸦、指尖游戏练精细度、户外运动强手部力量,以 “阶梯培养 + 家园协同” 夯实书写基础;

    新都小学徐甜甜老师以 “零起点” 为锚点,构建 “游戏化 — 情境化 — 任务化” 三阶教学模式,搭配 “阅读三单” 多元评价,提供以生为本的零起点实践范式。

    引领提升, 聚焦衔接明方向

    区教研中心姜艳华老师以鲜活的课堂展示课例为依托,深度解读科学推进小幼衔接的核心内涵。她强调,教师需在课堂中充分尊重并保护儿童天性,为其营造安全、自由的思考与表达空间;同时明确小学阶段应主动衔接幼儿园教学经验,精准锚定学生学习起点,在原有能力基础上实现知识、习惯与心理的科学过渡,切实筑牢衔接根基。

    经区教研中心负责人站在当下科技赋能教育的高度,以《AI在小幼衔接中的应用》为主题,通过实操示范的方式,指导各校探索新技术赋能衔接教学的新路径,提出,教师需先明晰小幼衔接的核心维度、阶段目标及学生关键能力培养重点,再结合教学实践经验,将AI技术与衔接工作深度融合,推动小幼衔接从“经验驱动”向“科学精准”升级。

    此次活动不仅为区域“零起点”教学改革提供了研究案例,更搭建了小幼衔接集体教研的示范样本。通过经验共享与路径指引,有效推动各校深化“零起点”教学研究,助力幼儿平稳适应小学学习生活,为区域基础教育协同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。

    举报

你的回答

单击“发布您的答案”,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